财新传媒
2018年04月03日 15:03

《五分钟经济学》之三六:知识定价中的产品思维与平台思维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知识产品的互联网平台,真要高效率撮合交易,必须起到“平台筛选”,或者说,展现平台眼光,在消费者中构建这样的名声:只要是平台认可的产品,都是货真价值,物有所值的产品。   旨在走平台思维的企业,目的是迎合市场;旨在走产品的企业,目的是引领市场。   ...
阅读全文>>
2018年04月02日 15:12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指数底层数据公开!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应广大师生和读者期望,本文进一步公开“城市—四位码行业”(2001-2016)面板数据。   我们希望,此举能得到学者们积极响应,为数据公开、加强学术研究的科学性尽绵薄之力。   2018年2月25日,我们公布了《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力报告2017》的338个城市创新指数...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30日 20:17

《五分钟经济学》之三五:余杭招聘后备干部,只招清北为哪般?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余杭招聘后备干部,只招清北为哪般?   本文给出了几种解释:一是选翰林;二是朋友圈;三是统计歧视;四是玩个噱头;五是避免打招呼。   这些解释,纯属无稽之谈,不得当真。   今天的推文,是一场学术讨论会记录。   K: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想,你们都...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25日 15:13

中美贸易冲突的本质是,理性的特朗普在寻求非理性的标签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一旦确定中美贸易冲突的实质,是理性的特朗普旨在寻求非理性的标签,那么,应对措施也就非常清楚:只能是以理性的非理性应对理性的非理性。   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但斗与和是对立统一的。合是目的,斗是手段。光有目的,不讲手段,为和而和,固不可取;反...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18日 19:25

纪念李大师李敖先生

早就知道李敖先生罹患脑瘤,但看到他因病去世的消息,依然觉得事出突然。毕竟,自从他做最后一次节目之后,媒体上就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了,而一有消息,大师就已然驾鹤西归了。   世事无常。李大师素以最聪明脑袋自诩,但最终却是聪明的脑袋首先出了问题;大师的一生,跌宕起伏、风流倜傥、嬉笑怒骂;但据报道,他走的时候,却非常安静,这是给不平凡的一生画上了无言的句号。   我和李敖先生没有任何私人关系,生平只有一次...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15日 13:42

《五分钟经济学》之三二:互联网平台没有“安静的生活”

提要   政府规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是市场失灵,但在互联网领域,不但判断市场失灵很困难,而且即便确认有市场失灵,找到能够改善市场绩效的规制方案却更加困难。   今天的文章,对之前关于互联网平台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探讨了互联网平台的反垄断问题。   十多年前,托马斯·弗里德曼写了一本畅销书《地球是平的》,认为全球化会抹平各种不平等。但回头来看,当“去中心化”全球化遇到“趋中心化”的互联网,...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10日 17:07

《五分钟经济学》之三十:浅析“人才辈出”现象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许多科研机构,都有一个有趣现象,即“人才辈出”。主要有三种原因:   第一,同群效应,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第二,名师出高徒,大树底下好乘凉。   第三,代际竞争,大树底下不长草。   现在,中国顶尖高校基本上对本土博士毕业生大门关闭,这有助于...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05日 12:00

《五分钟经济学》之二九:“上海为什么没有BAT”:真问题,假问题?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昨天讨论了“ 上海为什么没有BAT?”,之后有不少讨论,很有意思。   今天主要是挑选和整理一些代表性观点,略作点评,供读者思考和参考。主要有三种观点:   第一,无BAT是常态,有BAT才是特殊。   第二,上海没有生出BAT们的基因。   第三,上海没有B...
阅读全文>>
2018年03月04日 20:32

《五分钟经济学》之二八:上海为什么没有BAT?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上海为什么没有BAT?   这背后有很多偶然因素,但偶然因素的背后,也有必然性。   这个必然性就是,处在国资和外资夹缝中的上海民企,既享受不到体制内的资源,也难以获得体制外的空间。   最近,知乎上特别火爆的一个话题是“上海为什么没有BAT?” 严格来...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26日 22:02

所有通不过“伽利略检验”的大学排行榜,都是耍流氓!

提要

中国许多大学排行榜的问题是重总量不关心人均,重数量不重视质量。由此,两个学校合并,导致质量排名靠前,背后的逻辑,与亚斯里斯多德“重的物体落得更快”的理论并无二致。

在亚氏理论早已经被“伽利略检验”所证伪的今天,仍有此类排行榜大行其道,既不悲哉?!

任何只公布结果却不公开数据或算法,且又通不过“伽利略检验”的大学排行榜,实际上都是耍流氓。

 

最近,国内许多机构...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25日 10:48

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指数2001-2016源数据公开

提要   公开、透明和可重复性,是学术研究和政策报告可信性的基础。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互联网时代,分享是一种美德。   本期公布中国城市和产业创新指数2001-2016的源数据,希望对于推动中国地区和产业创新研究有所裨益。   如何准确度量创新绩效,是研究中国产业和地区创新行为的基础,也对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   创新是一个投入产出过程,度量创新既可以从投入角度入手,也可...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24日 17:08

《五分钟经济学》之二七:“看病难”,“病根”在哪里?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看病难”,与之前讨论的“看病贵”、“以药养医”、“以药补医”乃至“以器械养医”,都是同一个“病根”导致的不同“症状”。这个“病根”就是诊断价格规制。斩草要除根,“治病”也要“除根”,要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首先要放松诊断价格规制。   前面分析了...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22日 14:40

都零差价了,怎么还药价高?|《五分钟经济学》之二五

昨天的推文,说明药品价格的加成规制和分类规制是怎样“好心办坏事”的,本来是要降低药价,最终却推高了药价。

 

之后,有些读者已经指出,加成规制是老黄历了,现在已经改成“零加成”了。“零加成”,听起来更美,但现实却依然让规制者和老百姓很不满意。

 

今天的问题是,都零差价了,怎么药价还高?根据我们的分析,你或许会发现,越是好心的规制,导致的结果可能更坏。没有最坏,只有更坏。

 

还是先以“氯霉素...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20日 09:00

药价是怎么被管上去的?——《五分钟经济学》之二四

“看病贵,看病难”已经成为困扰中国人的重大问题。今天不讨论看病难,只讨论看病贵;关于看病贵,实际上也只讨论其中的一个原因,药价高。药价高,许多媒体已有很多报道,我们没想着提供更多证据。我们只想阐明一个问题,药价是怎么被管上去的。

提到医疗体制,许多学者(如北大著名的医疗和健康经济专家)首先假设,医疗行业是一个外部性很强的行业,市场失灵非常严重,所以需要政府管制;按此逻辑,看到市场运行不如意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9日 09:23

再论知识的对错、高下与定价

前面推送了文章《为什么一流知识永远不免费》。有些读者,特别是G老师和W同学(我的同学,老同志了)提了一些问题,希望能够继续将其中的某些问题阐释清楚。

依照维特根斯坦的箴言,对于这些自认为语言尚能阐释清楚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保持沉默。今天的长文,将知识的对错、高下以及定价,一并讨论,供大家参考和批评指正。

 

第一、   知识有对错?

凡事论对错,必须有判据。看知识的对错,最简单的起点是按照亚里斯多德...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6日 23:44

AI已经到来,共产主义还会远吗?

提要

亚当和夏娃,偷吃金苹果,被逐出伊甸园;而被咬掉的那一口,变成了图灵开启的人工智能。现在,人类能否将被咬掉的部分还给上帝,重新回到伊甸园呢?

机器替代人工,这一次真的还一样吗,或者真的不一样吗?

人工智能时代,任何大规模生产,人工必然会被替代。人类的选择不多,大致有三条道路:

第一,创新,做AI做不了的;

第二,藏身于无数个容量很小的市场(niche market),做AI不愿做的;

第三,让劳...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4日 20:16

为什么一流知识永远不免费?

一流知识必然免费的说法,就类似于给医生冠以天使的光环,将教师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就是不给他们以体面的工资。弗里德曼曾经说,为什么付费,就得到什么;不为什么付费,就得不到什么。

 

一流知识永远不免费,也不应该免费。要得到一流知识,就必须支付一流价格;中国现在的问题,不是一流知识应该免费,而是应该给一流知识的创造者支付一流的价格。

 

说明:本文2-5节牵涉到语言表述的哲学探讨;只对经济学感兴趣...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2日 16:38

“五分钟经济学”之二十:大数据能导致计划经济吗?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大数据是否会导致计划经济?对此,经济学的回答很确定,不会!

大数据和运算能力提高,的确会提高计划的“精确性”;但计划范围越广,大数据的“信息性”越低。计划范围和数据信息性之间的本质两难,无法克服。

经济学是百无一用的“屠龙术”,但遇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2日 14:56

“五分钟经济学”之十(利益分配规则):茅台涨价了,高粱怎么办?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任何一笔交易,都有买方和卖方,在达成交易的前提下,买方当然希望价格越低越好,而卖方则希望价格越高越好,但最终交易价格定在哪里,则要看交易双方的稀缺性和由此派生出来的谈判能力。这就是市场交易中的利益分配原则。......茅台涨价了,高粱就应该跟着涨吗?对这个问题,...

阅读全文>>
2018年02月12日 14:10

“五分钟经济学”之十九:如何识别真教授和假教授?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一个骗子,为什么能够长期冒充北大教授?理解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信息经济学中的“单交叉条件”,用老百姓的话说,“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真教授还是假教授,最简单的判据,看他有没有好的学术文章。

对于经济学研究,大众经常批评的一个问题是,与现实太远,写的东西大众...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