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提要

大数据是否会导致计划经济?对此,经济学的回答很确定,不会!

大数据和运算能力提高,的确会提高计划的“精确性”;但计划范围越广,大数据的“信息性”越低。计划范围和数据信息性之间的本质两难,无法克服。

经济学是百无一用的“屠龙术”,但遇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计划经济,却正好可以手起刀落,将其从云端斩于马下。

------------------------------------------------------------------------------------------------------------------------------------------------- 

 

 物理学中有一个极富哲理的基本原理,叫不确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也即通常所谓的海森堡测不准原理。

海森堡是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以他名字命名的这条基本原理,意思是一个运动粒子,不可能既准确测量它的位置,又准确测量它的动量(物体质量乘以速度),位置测量误差与动量测量误差的乘积小于一个常数。

这个常数非常非常小,叫普朗克常数,是以量子力学另外一名创始人的名字命名的。因为普朗克常数特别小,在日常生活的时空尺度下,可以近似等于零,因而没有什么测不准问题。但是,一旦进入极其微观的量子世界,测不准原理的威力就很大了。

 

有些人可能清楚,爱因斯坦也是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并因为光电效应而非相对论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本人却终生不相信量子力学。

 

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最重要的创始人尼尔斯·波尔是好朋友,但两个人关于量子力学争论不休。

波尔信奉不确定性,按照量子力学逻辑,我们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活脱脱是贝克莱主教的化身),因为世界会随测量而发生改变。

爱因斯坦信奉决定论,认为上帝不会掷骰子。薛定谔的猫不会既死又活。但当他每次用拿手的思想实验对波尔提出质疑,波尔总能找到方法做出反驳。

以己之矛,攻己之盾。最让爱因斯坦奔溃的是,波尔居然用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理论中的引力红移公式,推出了能量和时间遵循的测不准关系!实际上,在量子力学中,任何一个对共轭变量都遵循测不准原理。

 

回到今天的主题,大数据是否会导致计划经济?你会发现,马云用基于大数据的计划经济挑战市场经济,很像爱因斯坦用决定论挑战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

 

大数据是否会导致计划经济,这个问题前阶段很热,除了一些时髦因素之外,有两点很重要:

第一,计划经济不可行在经济学家中基本上已成常识;

第二,名人名问,是马云马教主对此常识提出了挑战。

 

引用2016年马云在全球浙商上海论坛上的原话:

“过去一百多年来,我们一直觉得市场经济非常之好,我个人看法未来三十年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计划经济将会越来越大。原因就在于数据的获取,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有可能被我们发现。”

 

马云抛出观点之后,许多著名经济学家,如钱颖一、张维迎等立即进行了反驳。

 

主要的观点有,市场中有很多分散的私人信息,计划是难以收集和处理的,其中不但牵涉到激励问题,还牵涉到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再就是,经济发展的源泉是创新,创新意味着打破常规,计划是提前制定的常规,因而从定义上,创新与计划不兼容。

 

实际上,计划经济是否可行,经济学界早有争论,也基本上有了定论。

 

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学界有一场关于市场社会主义的激烈争论。

辩论一方是奥斯卡·兰格等人,认为随着计算机性能提高,政府可以通过基于计算的计划来模拟市场,既发挥市场的各种好处,又避免市场的各种坏处。

辩论另一方的代表人物是奥地利学派的哈耶克和米塞斯,他们认为市场是一个过程,是现实中任何计算机都无法匹敌的超级计算机,能够收集和处理各种分散的信息,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价格机制,鼓励创新,调节供需,实现优胜劣汰。哈耶克著作等身,但这些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是他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的论文《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

 

反驳马云,钱颖一和张维迎等人所依据的道理,并没有超出哈耶克的分析。这基本上也就够了。

之所以说基本上,是因为钱和张并没有回答,为什么大数据时代,计算能力大幅度提升,仍然无法解决哈耶克强调的分散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问题?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哈耶克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在笔者看来,这一步,就是基于大数据的计划能力和大数据的信息性之间无法克服的本质矛盾。

 

我们相信,随着监控技术普及,每个人的私人活动原则上都可以转化为大数据,并通过具有超级计算能力的巨型计算机(或许是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制定非常“精确”的、无所不及的经济计划,大到国家的宏观政策,小到每个人的衣食住行。

 

假设某个时点做到了这一点。在此之后,如果整个社会都完全遵照计划指令,人们就变成了没有任何思想的机器(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是这样的吗?),那么,基于社会行为的任何数据就不再产生任何附加信息,计划经济所依赖的大数据,完全是自己产生的大数据,计划也将失去指导意义。

 

反过来,计划要有意义,就必须要求社会行为能够产生有附加信息的新数据;而有附加信息,意味着人们并没有完全按照计划指令去行为,但这又意味着计划是无效的。

 

计划的有效性来自于计划的无效性,计划的有效性会导致计划的无效性,这是一个本质上无法解决的两难问题。

 

众所周知,马云觉得经济学没啥用,认为经济学是个“屠龙术”;既然现实中没有龙,经济学也就没有什么用处。

也众所周知,马云特别喜欢金庸小说,阿里巴巴每个员工,都有个江湖诨号;马云本人是令狐冲的师叔祖风清扬,不但会独孤九剑,最近还学会了功守道。

 

屠龙刀是金庸虚构的,金庸小说让人不忍释卷,但没有多少人认为金庸小说描写的是真实世界。纯粹的计划经济,又何尝不是一个龙一样的虚幻构想?可能会有人说,前苏联不是实行过计划经济吗?的确如此,但我们也可以说,巨蟒长得跟龙也有点像,只是不会飞。

 

世人认为阿里巴巴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但马云认识更加深刻,在他看来,阿里巴巴本质上是一个大数据公司,一个基于大数据让更多小微企业获得发展机会的赋能平台。也就是说,通过海量电子商务活动不断积累起来的大数据,才是阿里巴巴的核心资产;正是这些数据的价值,决定了阿里巴巴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

 

马云认为大数据可以导致计划经济,看到了大数据和计算能力的确会提高“基于这些数据”的计划准确性,但却忽视了大数据的信息性(Informativeness)有赖于人们的自由选择。一旦人们的行为都是提前计划的,那么,基于这些行为产生的大数据,以及基于这些大数据进行的精确计划,将彻底变成没有意义的自嗨。再聪明的大脑,碰到没有信息含量的数据,据此做出的决策也必然没有什么价值。

 

马云很像是料知未来的外星人,能够看到二十多年后的盈利,格局不可谓不高,称得上商界的爱因斯坦。

但正如爱因斯坦凭借量子力学荣膺诺奖却不相信量子力学一样,马云凭借市场成就伟业却钟爱计划经济。

爱因斯坦穷其智慧,最终没有驳倒量子力学;相反,爱因斯坦之后,量子力学取得了飞速进步。

量子力学玄之又玄,我等常人很难理解量子纠缠,但量子卫星和量子通讯却已付诸实践。

同样,人们很难理解市场会有一只任何有形之手都无法替代的无形之手,能够自动收集、处理各种分散信息,但实践证明,市场经济乃是人类社会迄今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学是百无一用的“屠龙术”,但遇上神龙见首不见尾的计划经济,却正好可以手起刀落,将其从云端斩于马下。

 

佛教有本经典叫《维摩诘经》,里面的维摩诘居士,生动阐释了修佛的不二法门,既在家,又出家;但这种境界,已臻化境,非大菩萨不可为,常人不能理解。

或许,只有世人皆已成佛,既遵照计划行事,又能产生有价值的信息,解决了这种不二问题,纯粹的计划经济时代才能来临。但人人皆已成佛,计划又有何用呢?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0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