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贯通“西游记之权力的游戏”的整体逻辑,剩下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探讨西游折子戏中的妖精。
 
按照观音大士的安排,整个西游折子戏的核心线索是唐僧师徒五人西天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而每一难之所以称为“难”,必然是要有“麻烦制造者”的。
 
有少数几回,大佬们亲自客串表演来制造麻烦。比如前面已经提到的,黎山老母、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装成一娘三女儿,以考验圣僧禅心的名义,与八戒出演了一出令人忍俊不禁的招亲滑稽剧。抛开大佬们亲自客串的情节之外,绝大多数的“难”,都是各路妖精来充当麻烦制造者的。
 
关于这些妖精的结局,绝大多数人认同这样一个非常有趣的差别:凡是有后台的妖精都不会死;凡事被猴子打死的妖精都是没有后台的。
 
有后台而打不死的例子太多了。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套路,猴子费了老鼻子劲终于将妖精制服,就在猴子准备将妖精一棒打死的千钧一发时刻,某个大佬就会飘然而至,要求大圣看在他的面子上棒下留情。
 
这时候,猴子再不情愿,也只能如此了。实际上,如果猴子不知好歹硬要往死里打,大佬们随便哪个提溜出来,轻轻一出手都可以把猴子收拾得服服帖帖。
 
无后台而被打死的妖精,实际上总数不多。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两种妖精。
 
第一种妖精是白骨精们。从西游记原著来看,白骨精的确是没啥后台的。没后台还特别凶恶,为了吃唐僧肉变花样欺骗唐僧,让他念紧箍咒收拾猴子,最终落得个被猴子一棒打死的结局。
 
第二种妖精是那几个老树精。既然是树精,他们对于吃唐僧肉没啥兴趣,只不过是拉着唐圣僧做了几首风花雪月的诗,要说他们的最大罪过,就是拉了杏树精来色诱唐圣僧。结果是最后被八戒一顿钯子,全给钯死了。
 
关于妖精们的结局,上述“两个凡是”的结论深入人心,几乎可以称之为定论。但仔细想,这种解释实际上存在严重的逻辑漏洞,并不能自圆其说。
 
有两个疑点需要深入探讨:
 
第一,“凡是”有严重的例外。
 
最明显的例外是六耳猕猴。我们前面已经详细分析过真假美猴王,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最终“死”的还是六耳猕猴。但对于反驳“凡是”论点而言,只要猴子和六耳里面有一个死就足够了。
 
因为不论是猴子,还是六耳,都是大有后台的。猴子的后台是菩提祖师、太上老君和弥勒尊佛,而六耳的后台一定是如来佛。
 
如果“凡是”的结论成立,那么,六耳和猴子都不可能死;反过来说,不论谁死了,都会“证伪”了“凡是”论点。
 
第二,也是一个更加有挑战性的问题,即观音在安排西游折子戏时,到底是对每个情节都做了细致入微的安排,还是只是做了一个粗枝大叶的安排?换句话说,西游折子戏是否存在唐僧真的破戒或者被妖精吃掉的可能性?
 
我们之前曾经说过,观音菩萨在安排西游折子戏的图中,顺便做了一些文宣工作,说明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由此就吸引了包括被打“死”的白骨精在内的众多妖精参与表演。
 
很清楚的一点是,这些反派角色中有很多是观音请其他大佬帮忙,安排他们身边的童子或者孽畜下界成妖。对于这一类的妖精,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是不会真的让唐僧破解或者吃掉唐僧的。
 
比如观音的金毛吼、金鱼精、老君的青牛精、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文殊的青狮、普贤的白象、乃至于奎木狼等等等等。
 
剩下的核心问题是白骨精、老树精这一类的妖精,他们到底是被观音“刻意安排”进来的,还是真正的“不速之客”?
 
如果是观音“刻意安排”进来的,那么,按道理说观音就是他们的幕后老板,而他们最终被猴子、八戒们打“死”,则必然意味着这些妖精是被观音“忽悠”了。
 
可能本来观音告诉他们,你们来演妖精,到了最后的关键时刻,我自己或者安排别人出面保你们不死。于是,“too young,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的妖精们就相信了观音的游说,但真的到了关键时刻,观音却袖手旁观,把他们撂在一边不管了。
 
这样一种“解决方案”的问题是观音是“不讲信用”,似乎不太妥当。
 
如果这些妖精是真正的“不速之客”,那就意味着观音对于唐圣僧在折子戏中的人生安全是没有百分百把握的。
 
但这种推断实际上是很难服人的。这严重低估了观音大士对于局势的掌控能力,也不符合观音大士的任务要求;因为一旦唐圣僧真的出了点什么问题,观音大士是无法向如来佛交代的。
 
佛教是讲因果的,既然唐圣僧已经种诸善根了,其成为旃檀功德佛就是必然的“果”,是不允许有任何不确定性的。
 
按照上面的论述,一旦采用了“两个凡是”的理论假说,不管是认为那些被打死的妖精们是观音可以安排的,还是真的不速之客,都必然难以自圆其说。
 
要破解这种两难问题,真正的出路在于我们在讨论真假美猴王时提到的“淡看生死”,即西游折子戏中的“生”与“死”,都是虚妄的表象,不可当真。
 
前面已经提到,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被猴子收到葫芦和净瓶里面,化成了水和气,但只消老君一指,他们就起死复生,变回了金炉童子和银炉童子。
 
至于真假美猴王那一回,六耳与猴子,本来就是一体二心,六耳之“死”,就是斗战胜佛之“生”,此之谓“生不异死,死不异生;生既是死,死既是生;一念生是魔,一念死是佛”。
 
所以,对于西游记中被打“死”的妖精们,最合理的解释是:他们都是通过观音菩萨的严格政审而被刻意安排的进来的反派演员,他们的“死”乃是“假死”,乃是为生而死。
 
就好像唐僧前九世被沙僧吃掉,看起来是死,但实际上是轮回之死,乃是唐圣僧十世修真并最终成为旃檀功德佛的必要步骤。
 
比较玄妙的是,这些“假死”的情节安排乃是西游折子戏的戏中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阐释了权力的游戏的本质,即有后台怎么折腾也不会死,没后台还瞎嘚瑟就会被拍死。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0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