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要
大型赛事主办城市可以享受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优惠政策,可以在短期内显著改善基础设施。赛事很快会结束,但基础设施改善对招商引资、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却会长期存在。在此意义上,赛事并不结束。
【按:本文是最近完成的一篇论文的梗概,作者:寇宗来 申冠雄 张军】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都极其强调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诸如“要想富,先修路”之类的口号深入人心。而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一个典型特征是,经济高速发展与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同步进行。基于这种“同时性”,普遍认为良好的基础设施正是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诀窍。
 
任何企业的经营效率,不但依赖于其私人投资,还依赖于营商环境。基础设施改善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可能是直接的,比如铁路、公路、港口、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会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和生产成本,但也可能是间接的,比如高铁、地铁、学校、健身场馆的改善,将有助于企业吸引到更加优质的劳动力。
 
由于搭便车和信息不对称问题,自由市场通常难以有效提供公共品,而政府可以通过征税来缓解和解决此类市场失灵问题。由此,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增长,本质上体现了“公共品”的重要性。
 
给定上述机制普遍存在,一个自然而然的问题是,为何其他发展中国家不效仿中国,也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增长呢?
 
对此问题,或许最有影响力的解释是,依靠具有中国特色的官员选拔和任免体系(Nomenclature),中央政府向地方政府设立了以GDP锦标赛为特征的相对绩效考核,即那些GDP表现相对较好的地方,其官员获得政治升迁的概率也更大。
 
那如何才能提高自己的相对绩效呢?这不外乎两种思路,一是真抓实干,提高自己的GDP表现;二是“以邻为壑”,降低对手的GDP表现。
 
但不管采取哪一种思路,都能凸显招商引资,尤其是吸引大型跨国公司对地方政府(官员)的重要性。一方面,招商引资直接带动经济发展,外国投资的外溢效应更是能够带动一地技术、管理水平提升;另一方面,给定招商对象,一地招商成功就是另一地招商的失败。一加一减,这两种效应对地方政府相对绩效的影响是相互叠加的。
 
但谁能赢得招商引资竞争呢?给定企业是逐利的,当然是能让企业获得更大利益的地方更有可能赢得招商引资竞争。而要让企业获得更大收益,地方政府本质上也有两种不同的手段。
 
一种是“竞次”(Race to Bottom),这主要表现为放松环境监管,压制劳动利益,或者直接给招商对象予以大手笔补贴或者低价出让土地。
 
另一种则是本文重点关注的“争上”(Race to Top),即地方政府以改善基础设施以及营商环境等方式,提高招商对象的生产成本和经营效率。这种“争上”机制,也正是经典的区域间竞争的梯布机制。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跨国比较研究已验证了这一机制的作用。
 
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来招商引资,这种理论逻辑简单明了,也广为流传,但除了今年来针对高铁的一些研究,相关经验证据却非常缺乏。本文旨在利用中国城市层面的数据,检验基础设施建设是否真的对外国直接投资(FDI)有显著的引致作用。
 
我们首先使用了OLS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基础设施对FDI并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我们怀疑,造成这种“不显著性”的原因,可能是某些内生性问题导致OLS回归分析严重低估了基础设施的作用。
 
直觉上,至少存在如下两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第一,招商引资对基础设施建设有反向促进作用。很显然,不处理这种双边内生性,就会“低估”基础设施对招商引资的效果。第二,基础设施往往有“补短板”性质,即投向了本来对FDI缺乏吸引力的地方,而很显然,这种选择效应也会造成“低估”基础设施的作用。
 
本文旨在利用中国地级市数据计量检验基础设施对FDI的引致作用。我们发现,在简单的OLS回归中,基础设施对FDI的正向促进作用,在统计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都不显著。
 
根据前面的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是以大型赛事活动作为基础设施投资的工具变量,较好地解决了前述内生性问题。比较OLS和IV回归结果可以发现,技术设施投资的确存在显著的内生性问题,而一旦使用工具变量,基础设施对FDI的引致作用,就在统计意义上和经济意义上都变得非常显著。
 
由此,本文为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吸引FDI的理论逻辑提供了比较确凿的经验证据。我们也发现,改善基础设施对于促进技术创新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表明善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发展的结论,具有相当的稳健性。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深圳也由此从一个小渔村变成了活力十足的现代化大都市。这自然可以看作是特区政策的巨大成就。
 
但同样是经济特区,与深圳相比,汕头等城市的经济发展则相去甚远,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深圳的成功到底是因为有了特区政策呢,还是因为区位优势等其他因素(如毗邻香港)所导致的?
 
我们相信,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计量识别等问题,要检验特区政策的效果是非常困难的。
 
但注意到,本文选择工具变量的基本逻辑是,举办大型赛事之所以能够促进主办城市的基础设施投资,是因为该城市会因此获得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优惠政策;很显然,这种针对“特定城市”的优惠政策,正是“特区政策”的本质。在此意义上,本文对工具变量有效应的系列检验,也就为“特区政策”的有效性提供了比较科学可靠的经验证据。
 
此外,本文研究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城市愿意并争相主办大型赛事活动。通过主办赛事活动,主办城市在筹备期内获得其他城市所没有的优惠政策,进而能够在短时间内显著改善当地的基础设施水平。
 
尽管赛事活动是短暂的,但技术设施改善对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乃至促进技术创新的作用却是长久的。正是在此意义上,赛事并不会结束,而这也为与大型赛事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经验证据。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0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