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要
狮子是非洲草原上的群居型顶级掠食者。狮群通常的分工模式是,母狮捕猎,雄狮撒尿,但猎物分配方式则是,雄狮先吃,母狮后吃。这种性别歧视,貌似很不公平,但实则不然。因为这充分展示了产权界定的重要性。
很多人喜欢看探索发现频道,而狮子,非洲草原上的大猫之王是非常有看头的。通常,一个狮群有一个或两个雄狮,其他则是成年母狮或者小狮子。
 
同样是大猫,丛林之王老虎独来独往,自己捕猎自己吃,没有搭便车问题,但狮子不同,因为是群居动物,所以必须解决分工、协作和分配问题。好看之处正在于此。
 
谈到狮子,人们脑海里即刻浮现出那种威风凛凛、自由自在、舍我其谁的王者形象。但实际上,即便作为非洲草原上的顶级掠食者,狮群每天的生活并不容易。要活下去,就必须捕猎,但捕猎又谈何容易!
 
黑斑羚,吃起来很香,但那家伙蹦蹦跳跳,跑得太快了,根本抓不着,只能偶尔通过赶走猎豹才能尝个鲜。
 
但这也就是尝个鲜,因为黑斑羚个头太小,从猎豹口中抢吃的,根本满足不了狮群的常规需求。
 
所以,在狮群的营养套菜中,主食是个头更大、跑的也稍微慢一点的水牛(以及牛羚)。
 
但话说回来,在弱肉强食的非洲大草原上,任何一种动物只要能够繁衍生息,就必然有其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
 
水牛个头大、力气大,成群结队,而且头上还武装了致命武器夺命弯刀。对于狮群来说,捕猎水牛不成,就要忍受饥肠辘辘;而对于水牛来说,应对不当,就会成为狮群的饕餮大餐。
 
这是生与死的较量,每一方都会竭尽全力。亘古不变的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既然两个种群都能在非洲草原上繁衍生息,表明它们之间已经达成了微妙的攻守平衡。
 
这个均衡的特征是,狮子捕猎是一件非常费力、异常危险但又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多数情况下是无功而返的,更糟糕的情况下,还有可能要被水牛暴力反杀。
 
早期人类,也往往以狩猎为生。狩猎既费力又凶险,人类部落的分工模式是,男人外出打猎,女人在家采摘,连带照看孩子。
 
根据原始共产主义的猜想,所有的劳动成果都会在部落中平均分配,童叟无欺。依此类推,有些人就会猜想,狮群大概也是这样的吧。
 
但事实却大相径庭。
 
首先,狮群捕猎主要是母狮进行的,雄狮一般并不参与。
 
其次,很让女权主义者愤怒的是,雄狮虽然捕猎不积极,但分配猎物却异常霸道。狮群分配猎物的基本规则是,雄狮先吃,母狮后吃,然后再是小狮子们分点残羹冷炙。
 
所以,一个尖锐的问题是,雄狮到底在狮群中起什么作用?这个结论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负责撒尿。
 
每天早上起来,雄狮舒展舒展身体,然后就是巡视自己的领地,遇到标志性建筑,撒泡尿。
 
那撒尿干什么?界定产权!即向周围的流浪狮、鬣狗、花豹等等掠食者宣誓,这是老子的地盘,别到这里来!敢违反者,杀无赦!
 
《西游记》里面有个桥段,孙猴子拿金箍棒画地为牢,唐僧只要呆在里面,白骨精就难以下手。狮子撒尿显然是要达到相同的目的。
 
但在弱肉强食的非洲草原上,每个掠食者可都不是厦大的毕业生。为了生存和繁衍,无所不用其极。一泡尿的威力有多大,实际上不在于它的骚劲有多大,而是在于撒尿的主儿力量有多大。
 
狮群的危险无所不在,但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首先是鬣狗。很多人都瞧不起,也很厌恶鬣狗。的确,鬣狗不但样子长得很猥琐,而且作为食腐动物,口味极其重,吃相也极其难看,再就是叫声也极其凄惨瘆人。
 
但海水不可斗量,鬣狗不可貌相。鬣狗是非洲草原上仅次于狮子的顶级掠食者,或者更公平的说,是并列第一的顶级掠食者。
 
评估战斗力,鬣狗之所以和狮子“并列”,背后有一个微妙的平衡:一个成年母狮==4个成年鬣狗。
 
这意味着,即便是狮群捕猎成功,能否守住劳动成果,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通常,一旦狮群捕猎成功,鬣狗就会环伺而至。这时候,比例就起作用了。
 
一旦鬣狗的数量小于母狮数量的4倍,它们就只能是伺机而动。任何时候,鬣狗都会有所回报,因为它们有远超狮子的咬合力,以及极其强大乃至于可以消化腐食的胃酸,所以,它们可以咬碎和消化狮子莫可奈何而只能放弃的骨头。
 
但鬣狗显然不想只得到这点。鬣狗有一个强大的通讯工具,就是它们极其凄惨和瘆人的叫声。一旦有些鬣狗发现了猎物,就可以通过叫声而召唤引来许多同伴。
 
最终,一旦蜂拥而至的鬣狗数量超过了母狮的4倍,狮群面对猎物,就只能忍痛割爱了。
 
但凡事有例外。一旦雄狮大驾光临,上述情景就不会发生了。尽管雄狮因为跑得慢,因而捕猎不在行,但打架却很在行。
 
前面的1:4规则,对雄狮而言基本失效。雄狮杀鬣狗,轻而易举;所以,面对大快朵颐的雄狮,再垂涎三尺,也没有哪个鬣狗愿意仗着胆子去挑战雄狮的威严。
 
每个鬣狗群都有一个首领,“她”发号施令,协调进攻和防守。此处之所以用“她”,是因为鬣狗是少数的以女性为首领的动物之一,与公鬣狗相比,母鬣狗不但个更大,而且战斗力也更强。
 
诗圣杜甫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一如人类之间的战争,一旦群殴发生,最能解决战斗的办法就是“斩首行动”。
 
但很显然,要对鬣狗群斩首,就必须能够准确识别哪个母鬣狗是真正的群主。很奇怪的是,母狮虽然善于捕猎,却没有这个识别能力。
 
相比而言,雄狮真可谓是头发长,见识也长,能够在群魔乱舞的鬣狗群中,准确识别出鬣狗女王并一击而中。一旦群主被杀,鬣狗群就落荒而逃了。
 
狮群面临的第二个严重威胁来自于流浪狮。狮群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小狮子跟着狮群混吃混喝,但一旦长大(就是有性冲动了!),那么,母的留下,公的滚蛋。
 
那些懵懵懂懂的半大不小的公狮子就被驱逐出群,成为非常苦逼的流浪狮。前面已经说过,雄狮虽然通过烫发,看起来威风凛凛,但捕猎却是不怎么样。
 
这些流浪狮的境遇,非常悲惨,既然抓不着猎物,就只能抢,抢花豹的、抢猎豹的、抢鬣狗的。如果实在没得抢,见到臭气冲天的腐食,也就管不了什么食物中毒,只能捏着鼻子往下吞了。
 
对流浪狮而言,这是个极其艰苦的修行过程。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流浪狮修行大抵有三种结果:
 
首先是辟谷不当,饿死了;
 
其次是出师未捷身先死,挑战现有霸权未果,被活活咬死了;
 
第三则是逆袭成功,成为某个狮群的霸主,享受几年的荣华富贵,然后再被新的挑战者活活咬死了。
 
看中国历史,必然会发现一个有趣的规律。除了和尚出生的洪武皇帝和并不算究竟成功北伐战争,其他的改朝换代,基本上都是策马扬鞭的北方蛮族,踏碎了文质彬彬的南方绅士。
 
为何?
 
因为塞外苦寒之地,对南方人一点吸引力都没有,谁愿意为没有价值的东西拼死拼活?
 
但反过来,南方鱼米之乡,锦玉之地,却对北方人有无穷无尽的诱惑。一旦成为征服者,不但吃穿不愁,而且还有享受不尽的美女如云。孔夫子讲,吾不见好德如好色者,诚如是也。
 
对狮群而言,流浪狮之所以恐怖,道理完全是一样的。卧薪尝胆的流浪狮们,一旦瞅准机会,就会对狮群发起攻击。
 
起初,这种攻击是试探性的,主要在于探测自己的与现有狮王之间的差距。初次不成,下次再来。
 
当然,一旦流浪狮发现自己与现有狮王的实力依然相去甚远,它们就会对其敬而远之。毕竟,一旦被咬伤,生存就会难上加难。
 
这时候,狮王的那泡尿,将会展现出巨大的威力,因为那种骚劲,实际上是代表了在位狮王的威严和霸权。
 
但时间最终会改变狮王争霸的结局。现有的狮王会逐渐变老,而流浪狮则会正值壮年;到那时候,狮群的改朝换代将不可避免。
 
狮群改朝换代,对于母狮们来说,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
 
不用多言,一旦狮王更迭,母狮们就会成为新狮王的妻妾。我猜想,狮子们应该没有什么三从四德的观念,给新狮王做老婆,与给老狮王做老婆,并不会造成巨大的心理负担。
 
但母爱却是人畜无异的,自私的基因也是人畜无异的。
 
一旦新狮王建立霸权,首先干的一件事,并不是和母狮子们成鱼水之欢,而是对狮群中的小公狮子们赶尽杀绝。
 
这些,都是老狮王的孽子,必须斩草除根,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基因顺利传下去。
 
这就与当妈的母狮子们形成了巨大的利益冲突。要知道,母狮子抚养小狮子,是极其艰辛的,只有少数幼仔才能最终活到成年。
 
从基因的角度,母爱之所以比父爱更加浓烈,本质上是因为卵子比精子更加稀缺。尽管狮王可以同时和许多母狮交配,但每个母狮穷其一生,也不能养育很多小狮子。这和人一模一样。
 
正因为这样,母狮子们基本上是厌恶改朝换代的。
 
但问题是,改朝换代是否会发生,却本质上不取决于它们,而是取决于在位的狮王是否具有强悍的战斗力。
 
那如何才能维持在位狮王有很强的战斗力呢?当然是让它们吃得好,时刻保持身体健康强壮了。
 
按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的说法,好吃好喝,保证身体健康,就是在向人力资本投资。
 
同样地,雄狮不捕猎但先吃,而母狮子之所以会礼让三分,不光是因为打不过,还是因为是在进行“狮力资本”投资。
 
上述分析稍作类比,就完全适用于人类社会。若将狮群看作一个国家,那么,雄狮就是军事部门,而母狮则是民用部门。
 
军事部门本身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它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就是保护民用部门创造的价值。做大蛋糕固然重要,守住蛋糕同样重要,甚至更加重要。
 
实际上,雄狮的作用不限于此,它还类似于“风险投资”,能够给民用部门提供最优秀的“种子基金”,而正是这种创新力量,让狮群在军事部门和民用部门之间形成了有机的循环而繁衍不息。
 
狮王争霸早期,母狮们一般会联合在位狮王共同抵御挑战者,因为这时候在位狮王能够提供最优秀的种子基金。
 
但一旦狮王老了,因而不能提供优秀的种子基金,它就会被母狮们无情抛弃;这时候,尽管母狮们依旧母爱满满,但却会联合挑战者,将老态龙钟的在位狮王活活咬死。此可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也。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五分钟经济学》,让经济学走出象牙塔,放下高冷面纱,融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每天五分钟,您或许能得到一点点意想不到的经济学智慧。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1篇文章 83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