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要
 
一个贤明的领导人,判断一个员工的价值,不要光看这个员工直接贡献了多大价值,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员工的职位,换做他人,是否也能做得同样优秀。
 
一个聪明的员工,要判断自己的身价,不要以为自己给公司创造了很多利润,就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他的职位,换做他人,有可能做得更好。
 
所以,一个员工对于公司的真正价值,取决于公司另寻高明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即这个员工的可替代性到底有多大。

身在职场,许多人经常抱怨的一件事是老板给自己的工资太低。觉得自己给企业或者单位的贡献很大,但老板却视而不见,或者说,即便看见了,也装着看见不见。想拍屁股走人,却又下不了决心,非常令人苦恼。
 
觉得老板给自己的工资太低,当然有可能是遇到了一个不能慧眼识珠的昏庸老板,但也有同样有可能,是员工高估了自己对企业或者单位的贡献。
 
要判断到底是怎么回事,以及接下来怎么办,首先是要理解员工的身价是如何确定的。理解这一点,对员工重要,对老板也重要。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已经学过一些经济学教材了,教材明确告诉我们,一个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是按照员工的边际贡献来确定员工的工资的,这就是常说的边际分配原则。
 
边际分配原则听起来非常符合道理,但在现实生活中,对个人决策却没有太大的指导意义,甚至会产生误导作用。最关键的一点是,员工的边际贡献,不但取决于他自己的努力,还依赖于公司或者单位的其他资源。
 
一个员工借助的公司资源越多,他就会显得越加重要,尽管他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实际上,一个员工的身价,最根本的确定因素,不是他看起来给公司做了多大的贡献,而是他在整个公司中,可替代性到底有多大。
 
下面通过两个古代历史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
 
第一个故事来自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起初,蔺相如是赵国宦官首领缪贤的门客。当时,秦王拿了赵国的和氏璧,不想还,说是想以十五个城市来交换和氏璧。
 
赵国当然知道这是个骗人的把戏,但又找不到去秦国交涉的外交官。这时候缪贤就向赵王推荐蔺相如。
 
赵王问缪贤,为什么觉得蔺相如是个能人。缪贤说:
 
以前我曾经做了对不起您的事情,想畏罪潜逃,想逃到燕国去避难,而蔺相如劝我不要这样做。他问我,你怎么知道燕国国君和你有交情呢?我说,我曾经陪大王您到燕国的边境会晤,期间燕国国君私下握着我的手,说是愿意和我交朋友。所以,我想跑到他那儿避难。
 
这时候蔺相如给我说,赵国强,燕国弱,而您受到赵王的宠幸,这才是燕国国君想和你交朋友的真正原因。现在,你逃离赵国跑到燕国,燕国害怕赵国,肯定不会收留你,而且还会把你绑起来遣返回赵国。所以,您最好的选择,是老老实实向大王请罪,侥幸的话,还有可能免除罪过。
 
我听从了蔺相如的建议,结果大王您呢,也真的豁免了我的罪责。我因此知道,蔺相如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都够作为我们的外交官,代表赵国去和秦国谈判。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会发现,赵国的宦官首领缪贤最开始错估了自己的重要性,以为燕国国君想和他交朋友,是因为他自己的原因,但蔺相如告诉他,这实际上是狐假虎威的结果。如果当时陪着赵王去和燕国国君会晤的是另一个人,燕国国君也会私下拉着手,对那个人说,我们交个朋友吧。经过蔺相如的分析,缪贤明白了,真正重要的是他的职位,离开了他的职位,他立马会变得一文不值。
 
第二个故事同样来自于《史记》。
 
根据《白起王翦列传》,秦始皇在灭掉韩赵魏三国之后,派李信攻打燕国;结果李信带着几千人,穷追不舍,最终抓住了燕国的太子丹,就是指示荆轲刺秦王的那个太子丹,由此秦始皇觉得李信非常勇猛。
 
秦始皇问李信,我现在想攻打楚国,你觉得需要派多少兵力。李信拍着胸脯说,最多二十万人就够了。然后,秦始皇用同样的问题问老将王翦,王翦说,灭楚国,秦国至少要动用六十万军队。秦始皇听了,就嘲笑王翦老了,胆子小,不像年轻人李信勇猛。
 
于是,秦始皇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二十万军队,南下攻打楚国。老将王翦呢,不但计划得不到支持,还被秦始皇嘲笑,就托词身体不好,回老家频阳养病去了。
 
话说李信,带着二十万秦军攻打楚国,结果大败而归,由此秦军还死了七个都尉,这个败仗是秦国消灭六国期间吃的少有的大败仗之一。秦始皇听到秦军大败而归的消息,极为震怒,但雄才大略的始皇帝,做的第一件事情,是立即乘着马车,亲自赶到王翦的老家频阳,向王翦道歉,请老将军出山。
 
几番推脱,王翦还是老话,攻打楚国,至少需要六十万军队,这可是秦国的举国之力啊。把全国的军队交给一个将军,嬴政虽然觉得心里瘆得慌,但最终还是答应了。至于后来,王翦是用何种手段,让秦始皇放心,不怀疑他会拥兵自重,那是另外一个故事,其中的道理以后有机会再讲。
 
这里单说秦始皇是如何评估老将王翦的身价的。中国有句老话,叫庄稼人不识货,就怕货比货。用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即便像秦始皇这样雄才大略的领导人,一开始还是低估了王翦的价值,认为王翦老了,不中用,认为有了秦国几乎战无不胜的虎狼之师,攻打楚国,派谁都一样;王翦不去,派李信去也能灭掉楚国。
 
但事实证明,王翦的作用不可替代。秦始皇的厉害之处,是知错能改,大老远亲自跑到王翦的老家,请王翦出山,这种低姿态,和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是一模一样的。
 
再看王翦。王翦之所以能够和白起、廉颇、李牧一起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其过人之处是,不但是能够准确判断战局,也能准确评估自己在秦王心中的价值。他知道,只有当李信等人失败之后,秦王才能真正明白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时候秦王才会给他六十万军队,全力支持他攻打楚国,灭掉楚国。
 
听了这两个故事,或许有人说,这些故事都太高大上了,与我们距离太远。实则不然。在我看来,所谓国家,说白了就是一个很大的公司,秦始皇、赵王就是CEO,而王翦、缪贤等人就是公司高管或者员工。国君识人用人,和一个企业、单位识人用人,道理上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一个贤明的领导人,判断一个员工的价值,不要光看这个员工直接贡献了多大的价值,更重要的是看这个员工的职位,换做他人,是否也能做的同样优秀。
 
反过来也一样,一个聪明的员工,要判断自己的身价,不要以为自己给公司创造了很多利润,就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他的职位,换做他人,有可能做得更好。所以,一个员工对于公司的真正价值,取决于公司另寻高明,所必须支付的代价,也就是说,这个员工的可替代性到底有多大。
 
弄清楚了这些道理,下面怎么做就非常简单了。
 
对公司领导来说,给一个貌似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替代的人,给很高的报酬是不明智的。同样,给一个貌似不重要,但实际上很难替代的人,给很低的报酬也是识人不明的表现。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都是,庸人留下,能人出走。
 
对公司员工来说,如果自己身居高位,但实际上很容易替代,还整天抱怨公司慢待自己,大概离开路走人就不太遥远了。反过来,如果自己的工作非常重要,而且很难替代,但领导却视而不见,那最好是给领导讲讲道理,说明情况;如果还没有效果,不妨三十六计走为上,另觅高枝将是最佳选择。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五分钟经济学》,让经济学走出象牙塔,放下高冷面纱,融入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每天五分钟,您或许能得到一点点意想不到的经济学智慧。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0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