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上次讲了八戒,这次自然是该轮到沙僧了。同样地,沙僧也有很多称呼,比如卷帘大将,悟净、刀圭、黄婆等等;所以,为了表述方便,我们就以“沙僧”来称呼“沙僧”。
 
在讲沙僧的功劳之前,我们先补充点基础知识,即西游记中取经草台班子各成员按照五行而取的各种名号。
 
大家都知道,道家讲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循环往复。相生的循环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的循环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知道五行的相生相克,对于理解取经团队的内部关系非常重要。因为吴承恩老先生就是按照这种相生相克的关系来严格确定他们的基本人设和相互关系的。
 
基本的情况是这样的:
 
1、唐僧代表水。
 
他一开始就和水有关。话说他爹海州陈光蕊高中状元游街,被他妈满堂娇殷温娇的绣球砸中,这就有了唐僧。但在陈光蕊奔赴洪州上任途中,水贼刘洪不但整死光蕊,夺其娇妻,还冒充光蕊做了好多年的地方官(这么长时间居然不穿帮,所以网络上有关于陈光蕊是接盘侠的说法,以后找机会专门谈这个问题)。之后满堂娇生下了小唐僧,这显然是刘洪的眼中钉。于是,满堂娇咬掉小唐僧的小脚趾,将其绑在小木板上投入江中,让他听天由命去了。
 
主角当然不死,小唐僧就这样顺着滔滔江水漂流而下,最后到了金山寺江面,被法明和尚救起来,皈依沙门。因为唐僧顺江漂流而下,于是法明和尚给他取了“江流儿”的名字。当然,除此之外,西游记中唐僧还有一些与五行无关的名字,比如圣僧、玄奘、师傅、御弟、御弟哥哥、唐三藏、金蝉子、唐僧、长老、法师等等。
 
2、猴子代表金。
 
很多回,不论是在标题,还是正文,吴承恩直接将猴子称为“金公”。而猴子的特殊技能和武器,比如火眼金睛、金箍棒也都和“金”有关。
 
除此之外,“猴心不定”是成佛的大障碍,吴承恩也将猴子称为心猿、心主、心君、心神等等。关于猴子与心的关系,这在一开始“斜月三星洞”拜师学艺,以及真假美猴王的二心争斗,已经详细讲过了,不再赘述。
 
再次,猴子还有其他很多名字,如孙悟空、悟空、泼猴、齐天大圣、弼马温、雷公嘴、美猴王、孙行者、行者孙、者行孙、斗战胜佛、灵明石猴、摩尼珠等。
 
3、八戒代表木。
 
很多回,不论是在标题,还是正文,吴承恩直接将八戒称为“木母”,也有一次将其称为“木龙”。当然,如上一篇文章提到的,八戒还有其他很多名字,如天蓬元帅、悟能、老猪、呆子、夯货、猪刚鬣、净坛使者等。
 
4、沙僧代表土。
 
很多回,不论是在标题,还是正文,吴承恩直接将沙僧称为“刀圭”、“黄婆”。刀圭为何代表土,拆一下字就知道,圭乃是两个土啊。至于黄婆为何也代表土,那是因为五行八卦中,土在中央,而黄婆象征戊己中央土。当然,如前所述,沙僧也还被称为卷帘大将、悟净等。
 
5、白龙马代表火。
 
白龙马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老爹西海龙王表奏天庭,告了忤逆,玉帝将其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之后,南海观世菩萨出面求情,免去死罪,被贬到蛇盘山鹰愁涧等待唐僧取经。
 
这里提前讲一下,很多人就此觉得西海龙王大义灭亲,殊不知告儿子忤逆纯粹是早就设计好的套路,乃是帮助儿子成为八部天龙菩萨的良苦用心。简单想想就明白了,不这样,观音怎么让他加入取经团队?由此可见,白龙马与火的缘分很深厚,他之所以发迹,形式上就是因为放了一把火。
 
当然,至于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即为何让他放着把火,而不是让其他什么妖精变成唐僧的坐骑,里面有大奥妙,后面再专门讲。除了白龙马的名号,白龙马还有其他一些称呼,比如西海飞龙、玉龙、意马、龙马三太子、天龙马、八部天龙马、八部天龙广力菩萨等。
 
有了上面的介绍,我们就可以根据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论来考察取经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了。我们分相生和相克两个层次分别讨论。
 
先看相生关系。
 
1、金生水,所以取经一路,“金公”猴子为了保护“江流儿”唐僧,降妖伏怪最卖力。
 
2、水生木,这就解释了为何“江流儿”唐僧那么喜欢“木母”八戒,不管他如何懒惰、如何挑拨是非,都是如此。
 
3、木生火,这就解释了“木母”八戒为何在大家都休息的时候,还要很勤快地拉着白龙马去吃草。
 
4、火生土,白龙马如何有利于“刀圭”沙僧,个中原因,我猜想许多人一下子想不出来。但实际上,白龙马可是帮了沙和尚老大的忙了。
 
不妨想一想,取经团队中,只有唐僧还是肉身凡胎,所谓千里路上不带一本书,而取经道路万里迢迢,金蝉子转世的唐长老不但不能背任何东西,即便走路也不行。
 
既然八戒已经挑了担子,那谁来帮助唐长老解除走路之苦呢?具体的安排当然是白龙马驮着唐僧走了一路,而沙僧则凭借牵马的功劳,荣登金身罗汉。
 
这时候答案就很清楚了,如果取经团队里面没有白龙马,那岂不是就要沙僧一直背着唐僧走了?
 
5、土生金,所以每次“木母”八戒撺掇“江流儿”唐僧给“金公”猴子念紧箍咒时,第一个出来说好话、和稀泥的就是“刀圭”“黄婆”沙僧。
 
再看相克关系。
 
1、水克火,所以白龙马只能被“江流儿”唐僧骑上一路。
 
2、火克金,白龙马如何抑制孙悟空?这一点不是特别明显,但还是有踪可循。从整个西游记可以知道,龙王三太子法力比较有限,连一般的妖怪都打不过,但在鹰愁涧却让猴子一筹莫展。这种心猿意马的相克安排,大概是要让猴子不要太嘚瑟,必须降伏其心。
 
3、金克木,这就是为何猴子收拾和捉弄八戒非常得心应手的原因了。
 
4、木克土,“木母”八戒如何克“刀圭”沙僧,这没有特别显明的逻辑意义,但一定要解释的话,就只能说八戒的功力、排位以及最后的果位次序都稍稍压沙僧一头。而在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沙僧,吴承恩直接写道:“只因木母克刀圭,致令两下相战触”。
 
5、土克水,即沙僧妨碍唐僧,乃是所有相克关系中的重点。在整个取经途中,我们可以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是沙僧单独守护唐僧,准没什么好事情,唐僧一定会被哪个妖精给略走掉。
 
但这只是沙僧“妨碍”唐僧的表现现象,而更深层次的“妨碍”,则是“相克即相生”,因为这牵涉到沙僧的神秘功劳,下面专门细讲。
 
现在正式进入本文正题,即讨论沙僧得以成为金身罗汉菩萨的神秘功劳。和分析八戒一样,我们也采用倒序手法。且看西游折子戏剧终,终极大Boss如来佛给沙僧的颁奖词是怎样说的:
 
【沙悟净,汝本是卷帘大将,先因蟠桃会上打碎玻璃盏,贬汝下界,汝落于流沙河,伤生吃人造孽,幸皈吾教,诚敬迦持、保护圣僧,登山牵马有功,加升大职正果,为金身罗汉。】
 
有了关于八戒的分析,你大概也早就明白了,大Boss的颁奖词有虚有实,而且正话反说。
 
明面上沙僧的主要功劳是保护圣僧、“登山牵马”,但这很显然是很难服人的。在整个取经途中,说起保护圣僧,沙僧基本上就是个草包,根本没啥用处,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和圣僧一起被妖怪绑起来。
 
至于牵马都可以算作功劳,纯属硬要给沙僧找个功劳“贴金”让他成为金身罗汉了。如果这也算得上功劳,我们在西游记中可以找到无数个神仙妖怪,都能够凭借牵马成为菩萨了。
 
佛教讲因果报应。实际上沙僧的真正功劳,那是在取经之前早就定了的,而沙僧之所以后来能得到金身罗汉菩萨的果位,正是因为之前早就“种诸善根”的果。
 
这些所谓的善根,大Boss正话反说,正是沙僧之前造的那些业,犯的那些“错误”,即在流沙河吃人造孽,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玻璃盏。
 
先看沙僧在流沙河吃人“造孽”。
 
说话唐僧、猴子、八戒和白龙马一行到了八百里宽的大河,唐僧忧嗟烦恼之间,忽见岸上有一通石碑,上面刻着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真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
 
从上面的四行真言可以知道,凡俗之人,只要没有神力帮助,通过流沙河是绝无可能的。八百里流沙河乃是弱水,连鹅毛都浮不起来,更不用说游泳和行船了。而更加重要的是,河里面还呆着个尚未加入取经团队,并以吃人为生的水怪沙和尚了。
 
话说这沙和尚在流沙河当妖怪,日子实际上非常悲催。当年被玉帝从卷帘大将贬下此处为怪不算,还每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他胸胁百余下。呆在流沙河这鸟不拉屎的地方,饥寒难忍的老沙,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
 
后来碰到菩萨带着木叉惠岸,摩顶受戒,取名悟净,苦心等候从东土大唐来的取经人圣僧御弟哥哥。再给菩萨介绍情况时,沙僧汇报了一些非常值得强调的“孽缘”。
 
这说的是,沙僧在流沙河吃人无数,向来有几次取经人来,也都被他吃了。“凡吃的人头,抛落流沙,竟沉水底,惟有九个取经人的骷髅,浮在水面,再不能沉”;好奇的沙僧知道这九个骷髅乃是“异物”,将索儿串在一起,平时戴在脖子上当项链,闲的时候也拿着顽耍。
 
前面已经说了,流沙河是连鹅毛都浮不起来的弱水,而骷髅的比重显然比鹅毛大多了,难怪沙僧认为这个九个骷髅,也就是那9个取经人是奇特的很了。
 
那如何理解这种奇特的原因呢?线索实际上很简单,取经人,9,而9再加1就是10,也就是说,9个取经人弱水不沉的骷髅,明确无误地直接指向了金蝉子遭贬下凡、十世修真、元阳未泄的圣僧唐三藏了啊。
 
至于那9个骷髅后来的去处,观音菩萨收服沙僧时已经给做了安排,他从袖中拿出个葫芦,给了惠岸,并吩咐“把他(沙僧)那九个骷髅穿在一处,按九宫布列,却把这葫芦安在当中,就是法船一只,能渡唐僧过流沙河界。”
 
后来,惠岸着实办理,唐僧一行凭借“法船”,顺利度过流沙河,而“那骷髅一时解化作九股阴风,寂然不见。”也就是说,唐僧前九世的骷髅,最终是被观音菩萨收走了。
 
讲到这里,我们就可以说明,沙僧的第一件大功劳乃是忠于职守,呆在流沙河吃取经人,而这也样做之所以是功劳,是因为这加速了被贬下凡间的金蝉长老能以最快的时间完成十世修真的过程。
 
遍历整个西游记,关于唐僧的描述,“十世”修真之类的词语出现了14次之多;修真必须圆满,而不达到十世就算不上修真圆满;而达不到修真圆满,西游折子戏就还是在筹备阶段。
 
虽说地上一年只能算天上一天,但正常的十世轮回还是耗时太长了一点;而且,给定前九世注定取不到真经,如果不出手干预,让金蝉子转世前九次辛辛苦苦瞎折腾,怎么说也太不够意思了。
 
更进一步,从鸠摩罗什被强迫破戒的教训知道,夜长梦多,前九世活得太长,纯属给金蝉子成佛制造麻烦。
 
不妨做个简单的算术题。假设唐僧前九世能够正常死亡,每次活六十岁不算为过,因而9世轮回就要540年,而猴子在五行山下也就压了500年而已。地上的540年,就是天上的540天,也超过天上的一年多了,这显然太考验大佬们看戏的耐心了。
 
办法总比问题多。安排沙僧在离东土并不算太远的流沙河把守着,于是金蝉子前九世锲而不舍地西行取经,而沙僧也候着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吃,这不就大幅度加快十世轮回的速度了吗?我们之所以说沙僧忠于职守,是因为他生怕延缓轮回的速度,采取了宁可错吃千人也绝不放过一个的“造孽”策略。
 
西游记里面,观音菩萨在布置折子戏时,顺便做了一点宣传工作,说是只要吃一块唐僧肉,就可以长生不老,这让很多妖精“垂涎三尺”(妖精们是否是真的想吃,实际上也是需要专门讨论的)。
 
但要说吃唐僧肉最多的,显然非沙僧莫属。当然,是否只有十世修真的唐僧肉才有长生不老的功效,那就不知道了。
 
此外,沾过一点点唐僧血或肉的,还另有其人,那就是唐僧他妈满堂娇。按常理推测,当时她把小唐僧的小脚趾咬掉的时候,嘴里面应该是吞了一点点唐僧血的,乃至于肉的。
 
讲到这儿,我们只是解释了沙僧吃人的“功劳”,但没有说明为何沙僧可以捞到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和分析八戒一样的思路,我们必须解释观音菩萨为何要把沙僧选进西天取经的草台班子。
 
要解释这一点,就必须再往前追溯,看看沙僧到流沙河吃人之前的所作所为了。最好的办法,还是来看老沙的自我介绍吧。
 
第八回《我佛造经传极乐,观音奉旨上长安》,观音受如来委托去筹办西游折子戏,选人第一站就是流沙河。沙僧碰到菩萨和惠岸,还要忠于职守地吃“和尚”,结果被菩萨喝退,这时候沙僧向观音做了个自我介绍:
 
【菩萨,恕我之罪,待我诉告。我不是妖邪,我是灵霄殿下侍銮舆的卷帘大将。只因在蟋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玉帝把我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变得这般模样;又教七日一次,将飞剑来穿我胸胁百余下方回,故此这般苦恼。没奈何,饥寒难忍,三二日间,出波涛寻一个行人食用。不期今日无知,冲撞了大慈菩萨。】
 
这里插一句,沙僧的所有这些情况,观音大士应该比沙僧他自己知道的还清楚;所以,吴承恩老先生之所以这么写,那是写给我们这些读者看的。
 
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木叉奉法收悟净》,八戒大战沙僧,沙僧遇到取经队友,因而自我介绍得特别详细:
 
【我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英雄天下显威名,豪杰人家做模样。万国九州任我行,五湖四海从吾撞。皆因学道荡天涯,只为寻师游地旷。常年衣钵谨随身,每日心神不可放。沿地云游数十遭,到处闲行百余趟。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明堂肾水入华池,重楼肝火投心脏。三千功满拜天颜,志心朝礼明华向。玉皇大帝便加升,亲口封为卷帘将。南天门里我为尊,灵霄殿前吾称上。腰间悬挂虎头牌,手中执定降妖杖。头顶金盔晃日光,身披铠甲明霞亮。往来护驾我当先,出入随朝予在上。只因王母降蟠桃,设宴瑶池邀众将。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玉皇即便怒生嗔,却令掌朝左辅相:卸冠脱甲摘官衔,将身推在杀场上。多亏赤脚大天仙,越班启奏将吾放。饶死回生不典刑,遭贬流沙东岸上。饱时困卧此山中,饿去翻波寻食饷。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来来往往吃人多,翻翻复复伤生瘴。你敢行凶到我门,今日肚皮有所望。莫言粗糙不堪尝,拿住消停剁鲊酱!】
 
同样是在第二十二回,八戒揶揄沙僧的降妖宝杖是“哭丧棒”,沙僧反唇相讥,说八戒的九齿钉耙只够锄田与筑菜。且看沙僧是如何吹嘘自己的宝贝的:
 
【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里边一条金趁心,外边万道珠丝玠。名称宝杖善降妖,永镇灵霄能伏怪。只因官拜大将军,玉皇赐我随身带。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也曾护驾宴蟠桃,也曾随朝居上界。值殿曾经众圣参,卷帘曾见诸仙拜。养成灵性一神兵,不是人间凡器械。自从遭贬下天门,任意纵横游海外。不当大胆自称夸,天下枪刀难比赛。看你那个锈钉钯,只好锄田与筑菜。】
 
接着到了第九十四回《四僧宴乐御花园,一怪空怀情欲喜》,沙僧又简要介绍了一下:
 
【老沙原系凡夫,因怕轮回访道。云游海角,浪荡天涯。常得衣钵随身,每炼心神在舍。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工满三千,合和四相。超天界,拜玄穹,官授卷帘大将,侍御凤辇龙车,封号将军。也为蟠桃会上,失手打破玻璃盏,贬在流沙河,改头换面,造孽伤生。幸喜菩萨远游东土,劝我皈依,等候唐朝佛子,往西天求经果正。从立自新,复修大觉,指河为姓。法讳悟净,称名沙僧。】
 
结合上面的这些引文,我们会很奇异地发现,沙僧取经之前的遭遇和八戒非常相似;但从沙僧这里,似乎还透露出吴承恩老爷子精心设计的一些神秘线索。
 
第一,沙僧的授业师傅也是太上老君。
 
首先看自报家门第一句话,“我自小生来神气壮,乾坤万里曾游荡”。估计你听了,一定觉得有点耳熟。
 
没错,对照一下八戒自我介绍的第一句话,“我自小生来心性拙,贪闲爱懒无休歇”,立马就会发现,这哥俩说话的方式极其类似,让人高度怀疑他们是同一个门派出来的。
 
之后,相似度继续增加,和八戒一样,沙僧也是在四处闲逛的时候,突然遇到了“真人”,于是就走上了修道成仙的开挂历程。关于修行的细节,下面要仔细深究,先知道一个基本结论就OK了,即这些门道都是百分百的道家血统,而这也就意味着,沙僧的授业师傅定然是有道系背景的。
 
很快沙僧就修道成仙了,而一旦宣布修仙成功,沙僧立马就被玉皇大帝亲口加封为天庭干部“卷帘大将”,实际上就是玉帝的贴身护卫,可以上朝时随身带着自己的降妖宝杖。一时间,卷帘大将在整个天庭里威风无二,不管是南天门力,还是灵霄殿前,都有玉帝之下、万仙之上的派头。
 
这些过程和八戒都非常相似。按照相同的逻辑,初出茅庐且没做啥惊人之举的沙僧,何以得到如此礼遇,显然不是因为沙僧有多牛,而是因为沙僧的授业师傅很牛,不但有道系背景,而且一定是道系的大佬。
 
那这个道系大佬是谁呢?且看沙僧对修行过程的描述:“因此才得遇真人,引开大道金光亮。先将婴儿姹女收,后把木母金公放”。“因此虔诚,得逢仙侣。养就孩儿,配缘姹女。”这里吴承恩老爷子在写作的时候,一定是使用了双关语的手法。
 
第一层是道家炼丹修行的术语。
 
婴儿指的是铅,姹女指的是汞,而婴儿姹女阴阳交媾,实际上就是铅和汞化学反应炼丹的过程。进一步,道教认为“真铅生庚”而“庚为金”,故铅称为金公,也认为“真汞生亥”而“亥为水”,故称汞即水银为“木母”。
 
这样,“先将婴儿姹女收”与“后把木母金公放”两句诗是痛一回事情,在诗词中叫作互文对举,这与“秦时明月汉时关”是完全类似的。
 
道家非常看重婴儿,认为修行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到婴儿天真无邪、柔弱无比的状态。究其来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写道: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后来,唐朝的纯阳真人吕洞宾做了《谷神歌》:火中姹女正含娇,回观水底婴儿俏。婴儿姹女见黄婆,儿女相逢两意合。
 
第二层当然就是指代取经团队的主要成员,以及在西游折子戏某些片段中反派角色的重要演员了。这样理解,结果可不得了。
 
1、在整个西游记中,妖精里面可以称得上婴儿的,就是那个著名的红孩儿,号“圣婴大王”。这个没有多大的异议。
 
2、至于姹女,遍历西游记,直接称为姹女的妖精,就是那个无底洞中的女妖怪,本身出处是金鼻白毛老鼠精;后来因为在灵山偷吃了如来的香花宝烛,如来着李天王和哪吒抓捕,赦免之后改名为“半截观音”,再后来下界成妖又自称“地涌夫人”。
 
尽管把妖精降服之后,八戒和沙僧咋呼着一定要把她给碎剐,但他们明知道这背后有哪吒的靠山和玉帝的旨意,是不会真的碎剐的,故八戒和沙僧的做派实际上是让折子戏更有戏剧冲突的夸张表演手法。
 
我猜想,沙僧自我介绍里面这么强调缘配姹女,大概指的就是这个老鼠精。这里附带说两个推论:
 
第一,老鼠精偷吃点如来的香花宝烛就要受罚,由此可见如来给八戒后来加封的净坛使者是多大的功德。要知道,那可是能够随意享用“四大部洲”的“凡诸佛事”的。
 
第二,老鼠精敢自称“半截观音”而不受惩罚,这足以说明她与观音乃至老君,进而与取经团队的成员之间都有着不浅的渊源。这也是她能够客串西游折子戏的根本原因。
 
3、西游记里面还有个著名的罗刹女。注意,虽然罗刹女的“刹女”和“姹女”字形不相同,但读音却是一模一样的。既然沙僧修行需要姹女,那他师父当道系大佬时,修行也必然需要姹女。
 
只不过,为了区分师傅的姹女和徒弟的姹女,吴承恩老爷子就别开生面,来了个音同字不同的戏法,活生生来了个铁扇公主罗刹女。
 
既然道系修行需要姹女,那就避免不了“房中术”与“结圣胎”。这可不是乱说的,上篇文章提到,八戒曾经与黎山老母、观音、文殊和普贤一起上演了一出招亲滑稽剧。当时没写,实际上那出滑稽剧里八戒有几句很黄很暴力的台词。
 
当时八戒想把真真、爱爱、怜怜三女儿一锅端,被黎山老母饰演的寡妇训斥,“岂有此理!你一人就占我三个女儿不成!”八戒辩解:“你看娘说的话。那个没有三房四妾?就再多几个,你女婿也笑纳了。我幼年间,也曾学得个熬战之法,管情一个个伏侍得他欢喜。”
 
八戒熬战之法的绝活哪学来的,屁股想想都知道是从他师父那儿来的了。这意味着,当初他师父道系修行时,一不小心让修行对象结个圣胎也就太自然不过了。考虑到圣婴大王红孩儿和铁扇公主罗刹女牵涉到的关系比较复杂,这里就此打住,以后专门找机会讲。
 
4、金公和木母,按这种理解,当然就是猴子和八戒了。
 
这第二重意思的概要结论很清楚了,沙僧、八戒和猴子本来就是同一个授业师傅,而八戒和猴子的授业师傅早已经论证过,乃是太上老君,故而沙僧的授业师傅也是太上老君。
 
沙僧降妖宝杖的阐释,也可以为太上老君是沙僧授业师傅的结论提供侧面支持,尽管这个支持力度稍微弱一点。从前面的引文可以知道,沙僧的宝杖,“或长或短任吾心,要细要粗凭意态”,简言之就是如意宝杖,这与猴子的如意金箍棒,以及八戒的如意九齿钉耙,都是如意,都是或长或短,随心变化。
 
第二,沙僧的主要功劳,和八戒一样,也是侵削了玉帝的权威。
 
首先说明,这才是沙僧最终被授予金身罗汉的真正原因。与前面提到的沙僧守在流沙河忠于职守吃掉金蝉子前九次转世的功劳相比,这个功劳要重要和关键得多。
 
话说沙僧在天庭的职务是卷帘大将,也就是贴身侍卫。一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盏,结果受到了玉帝极其严厉的惩罚。最开始的判决是打掉官帽,推到杀场斩立决。这时候,老君的另一个嫡系人物,即赤脚大仙急吼吼“越班”出来启奏求情,让玉帝赦免了沙僧的死罪。
 
需要强调,吴承恩这里使用了“越班”一词,就是有违朝纲礼仪的意思;要知道,在皇权体系下,“越班”被认为是对皇帝大不敬的事情。
 
比如,清乾隆年间就发生过一次越班事件,是许兆椿看见一个身穿二品武职补服的人竟然越班走过甬道。乾隆知道后立即着“严加查办”,一下子搞得整个京城人心惶惶。尽管这件事情最终因为查无实据而不了了之,但从乾隆龙颜震怒就知道,“越班”的确是被看作挑战皇权威严的大问题。
 
但很奇怪,玉帝居然不仅没有对赤脚大仙的“越班”行为进行追究,而且还做人情赦免了沙僧的死罪。这只能说前卷帘沙僧,后赤脚大仙,两个人一起上演了侵削玉帝威严的苦肉双簧。
 
关于玉帝严惩沙僧,有一个很大的疑点。按道理,打碎个玻璃盏,应该不是什么大事情,玉帝有必要发那么大火吗?要知道,天上神仙们起死回生的本事大了去了。
 
之前讲过,观音菩萨的杨柳枝被老君放到八卦炉里烤糊,观音一旦将其放回杨柳瓶,一夜就翠绿依旧了。之前也讲过,金角和银角分别被葫芦和净瓶化成水和气,老君只消轻轻一指,金炉童子和银炉童子就又活奔乱跳地起死回生了。
 
既然这些大佬们有这么牛破天的回春术,玉帝如果真的稀罕那个玻璃盏,让老君举手之劳,指一指就行了,何必动那么大肝火呢?
 
实际上从沙僧前面的介绍知道,玉帝虽然免了他的死罪,但活罪处罚还是极其残酷的。玉帝不但把沙僧贬到流沙河做妖怪,让他饥寒交迫,只能偶尔上岸抓个人吃吃,最关键的是每七天就要安排飞剑穿沙僧胸胁百余下才算完事。这是多大的仇恨哪!
 
综合上述,可以推断玉帝之所以要严厉惩罚沙僧,一定是另有原因。而这一点,沙僧的自我介绍也透露出端倪。且看沙僧如何描述打碎玻璃盏时的情况:
 
【失手打破玉玻璃,天神个个魂飞丧】
 
这句诗非常蹊跷。为何蹊跷?大家设想一下,天上的干部们,怎么着都是见过世面的吧,怎么沙僧打碎一个玻璃盏,就吓得一个个魂飞魄散呢?
 
因为刚才已经提过了,在众多神仙大佬的眼中,打碎个把玻璃盏算个嘛事,打碎玻璃心都可以复原如初,要知道猴子、哪吒可都是魂字部的。
 
但有一样东西,即便在天上,也是不可逆的。那就是“信息”,说出来,就收不回去了。
 
由此推测,沙僧之所以打碎玻璃盏,乃是他作为玉皇大帝的贴身侍卫,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乃是说了不该说的东西,进而被玉帝认为是别人安插在自己身边的“奸细”,必欲除之而后快的。
 
实际上,这一点从沙僧后来的人设也可以得到佐证,沙僧是贴身侍卫出身,做间谍的,自然要谨言慎行,不主动招惹是非,更多时候还要装着息事宁人,关键时候不见兔子不撒鹰。
 
所以,整个取经途中,沙僧是最沉默寡言的,一般都充当和事佬,而不要猴子老是捉弄八戒,八戒老是撺掇唐僧念紧箍咒收拾猴子。
 
那沙僧到底看到啥,说啥了呢?这个没办法找到直接的证据。但沙僧的降妖宝杖似乎提供了一点线索。碰巧,与八戒故意惹事的地方一样,这也与月宫有关。
 
从沙僧的介绍知道,“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一句话,这个宝杖啊,是加盖了月宫原产地标签的宝物。
 
由此推测,这个宝杖可能是直通广寒宫的通行证,即沙僧这个贴身侍卫乃是玉帝与嫦娥相互联系的信使。
 
这样,沙僧就知道了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而一旦沙僧也和八戒一样,下定了“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大无畏精神,在蟠桃会上把玉帝的丑事给抖了出来,就起到让玉帝威严扫地的作用了。
 
这正是他的授业师傅,即名道实佛的太上老君所希望看到的结果。
 
这正是观音大士,即未来世老君的右肋侍之所以将沙僧选入取经团队的本质原因。
 
这也才是他后来被大Boss加封为金身罗汉的真正原因。
 
总结一下沙僧两件神秘功劳:一是守在流沙河,吃掉了金蝉子前九次转世的取经人,加快了金蝉子十世修真的进程;二是和八戒一样,通过打碎玻璃盏事件,极大地折损了道教皇权玉帝的威严。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0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