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提要
战斗民族之所以普遍能够喝酒,是因为不能喝酒的人很有可能成为“卖火柴的小女孩”,或者说,能喝酒的人更有可能将“自私的基因”传递下去。
 
今天的文章题目,乍一看是风马牛不相及的瞎扯淡,但细究起来,这两者可能都非常生动地体现了演化选择的伟大力量。
 
经济学有很多分支,但其中有一支是独具一格的,这就是所谓的生物经济学。它主要是从生物演化的自然选择的角度来理解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现象。一方面,自私的基因有不断传承下去的本能,另一方面,基因会发生突变,而在不同环境下,不同基因的竞争优势可能是非常不同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应于给某个特定的外部环境,与之最为匹配的基因将会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存活和壮大起来。
 
首先来看雄孔雀的大尾巴。我猜想,只要看了,人们一定会惊叹于孔雀开屏的美丽,但就实用主义而言,雄孔雀的大尾巴却是中看不中用的。掠食者来袭,再好看的大尾巴也会成为雄孔雀逃生的累赘。
 
但应了那句普遍真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既然雄孔雀演化出了累赘的漂亮大尾巴,那一定是有道理的。之前曾经提过,生物演化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让自己过得快乐;二是让自私的基因传递下去。第一点固然重要,但一旦拉长时间镜头,第二点将是最为重要的,因为在每个时点,我们所能观察到的各种物种,包括人类自己在内,一定都找到了适应外部自然环境的有效方法进而存活并发展壮大起来。
 
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生物经济学从信号传递(signaling)的角度对雄孔雀的大尾巴给出了解,认为相对于小尾巴雄孔雀,大尾巴雄孔雀可以在演化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
 
就雌孔雀而言,它们必须与最具有竞争力的雄孔雀交配,以便其后代才会在生存竞争赢得更大机会,进而让自己的自私基因顺利传递下去。
 
但雌孔雀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看雄孔雀尾巴,乃是自然“选择”的一种解决之道:
 
第一,给定某个成年雄孔雀长着大尾巴却依然可以健步如飞,这一定证明这个雄孔雀身体素质非常优秀,故与之交配所产生的后代,将更有可能也是身体素质比较优秀的。
 
第二,羽毛光泽反应了雄孔雀的身体健康状况。只有雄孔雀身体素质优秀、营养状况良好、没有受到寄生虫困扰,其羽毛才是富有光泽的,才会真正呈现出孔雀开屏的屏息魅力。
 
综合以上两点可知,雄孔雀找配偶还真是要靠尾巴颜值,因为高颜值尾巴,向“食色性也”的雌孔雀传递了身体好、基因好的信息。
 
讲到这里,故事显然没有结束。因为如果大尾巴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自然选择的力量一定会让雄孔雀尾巴无限变大。但要补上这个bug并不难,因为直观上看,尾巴太大一定会导致雄孔雀行动不便,因为更容易成为掠食者的饕餮大餐。这就是英国遗传学家罗纳德·费雪(Ronald Fisher)爵士所主张的失控选择理论(runaway selection model)的核心想法。
 
这个理论听起来很有道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按此推,小尾巴雄孔雀一定没有什么机会获得交配权并让自私基因传递下去的;换句话说,这意味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观察的小尾巴雄孔雀,一定是受制于失控选择效应的大尾巴孔雀的后代基因变异的结果。
 
生物演化有个基本规则,基因变异的率非常低,故基因变量和自然选择的效应必须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由此,在孔雀群体中小尾巴孔雀占比稳定而且并不太小的事实是基因变异说所无法完美解释的。
 
我们为此提出一个自认为更加合理的解释:雌孔雀“选择”配偶时,会在大尾巴和小尾巴之间采取“混合战略”,即让两种类型的雄孔雀都能够以一定的概率“雨露均沾”。按照混合战略的定义,在均衡情况下,雌孔雀选择大尾巴和小尾巴让其自私基因传递下去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微妙之处是,大尾巴孔雀在孔雀内部抢夺食物的竞争中占据优势,但小尾巴在面对掠食者时却有更大的逃生机会,而人们所观察到的雄孔雀中大尾巴与小尾巴的比例,正是上述两种效应“权衡”的均衡结果。
 
不单孔雀尾巴展示了自然选择的伟大力量,连人类酒量可能是长时间自然选择的演化结果。一个有待科学证据证实的基本观察是:位于苦寒之地的北方人通常比鱼米之乡的南方人酒量大,而在所有的北方人中,“战斗民族”不但好酒,而且酒量真的不小。
 
天寒地冻,人们更愿意喝酒暖暖身子。几个人在一起喝酒,酒量大的人千杯不醉,而酒量小的人则会烂醉如泥。南方温润,即便某个人喝醉了,并便在马路牙子上睡一晚也没啥事,而且醒来之后会不断提醒自己以后不能过量饮酒。但在滴水成冰的北方,酒醉不省人事而躺在马路牙子上,用不了多久,就只能是永远不省人事了。
 
一旦将天气与喝酒结合起来,就很快会发现选择效应的不对称性。如前所述,南方人喝酒,除非直接喝死,一般没有喝酒冻死的情况。但对北方人而言,易醉者很容易被寒冷的天气夺去生命,或者说只有那些豪饮不醉者才更有机会将自私的基因传递下去。
 
《五分钟经济学》,是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寇宗来教授推出的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的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话题:



0

推荐

寇宗来

寇宗来

140篇文章 78天前更新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主要从事产业经济、创新与知识产权、互联网、公司金融等方面研究。 “经济学家不能光做严肃的学术研究,还要普及好的经济学。” 《五分钟经济学》系列作品,旨在用通俗的语言、丰富的案例,阐释经济学思维逻辑和分析方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来谈经济(ID:FININD)。

文章